1084年,宋神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,然而在他身边,站着一个衣着朴素的小男孩。这个男孩并不像宫中太监,亦非普通宫人,透过他的举止和气质,可以看出他并非凡人。群臣们开始低声议论纷纷:宋神宗已经早逝五位皇子,眼前这个孩子又是谁呢?
提起宋神宗,总离不开与王安石的关系。两位君臣关系深厚,且共同推行了最具历史影响力的变法。然而,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。变法的推行让不少人深受其害,而最著名也最为倒霉的,莫过于文学巨匠苏轼。
宋神宗似乎总是与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连,但他的统治生涯并不仅限于此。与此同时,宋神宗还经历了与西夏的战争,两次战败使得宋朝军队伤亡惨重,约60万宋军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。
这场失利给宋神宗的内心带来了沉重打击,也让他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开始感到极度疲惫。即便身处壮年,他已经觉得自己将近暮年。这种情绪反映在他身边突然站着的男孩,也成为了朝廷风波的导火线。毕竟,这时的宋神宗,距离去世已不足一年。
展开剩余81%这一年,宫中风云变幻,局势波诡云谲,异常紧张与精彩。
宋神宗赵顼的父亲赵曙即位后,曾在继承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决策。他的父亲宋仁宗去世后,由赵曙继位。由于宋仁宗无嗣,赵曙成了幸运的继承人。然而,赵曙在位期间,经过了多次废立皇子的风波,使得他饱受精神困扰,最终在位仅四年就因病去世。
当赵曙在位时,赵顼与父亲赵曙一起住进了庆宁宫,皇宫内的这座宫殿,专为太子所设。不久后,赵顼做了一个奇特的梦,梦中一位神仙将他托起,轻轻升空。梦境的寓意显然是他未来会有一番大作为。
年仅十九岁的赵顼继位,幸得母亲高太后悉心辅佐。然而,正如古人所言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,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虽然得到了赵神宗的支持,但也遭遇了高太后的反对。
自宋仁宗开始,宋朝的皇子频繁夭折。宋神宗的前五个儿子都早夭,而西夏战争的惨败让宋神宗深感压力重重,心情郁闷,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无多。因此,他开始考虑关于立储的问题。
直到1084年,宋神宗突然决定宴请群臣,并且带着一个此前未曾见过的孩子出席。这个孩子是谁,众臣议论纷纷。大家都知道宋神宗皇子早夭,难道是新选的继承人吗?这时,宋神宗亲口说道:“诸位爱卿,此子乃六皇子赵佣。”
话音刚落,大殿内一片寂静,众臣目瞪口呆,难以理解。而此时,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:“六皇子气度不凡,臣等定将全力辅佐。”此话一出,其他大臣纷纷恍然大悟,原来这是宋神宗已经选定的太子。于是,群臣开始纷纷表达对赵佣的支持。
尽管如此,也有几位在朝中有分量的大臣保持沉默。这些人各自有着自己的政治考虑,他们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选。虽然宋神宗表面上推举了赵佣,但并未正式立太子,这使得有心之人看到了机会。
接下来的几天里,副宰相蔡确去找刑恕探讨立储问题。刑恕,一个博学多才的高官,知晓天文地理,广泛涉猎古今典籍。尽管他才学出众,但在政治上却非常算计,手段不择一切。蔡确希望支持雍王赵颢,而刑恕则倾向支持曹王赵頵——这两位都是宋神宗同母的弟弟。
当蔡确问到六皇子时,刑恕并未直接回应,而是淡定地喝着茶,蔡确急于得到答案,再次追问道:“依我看,雍王可是年轻有为。”刑恕不以为意,只是平静地回答道:“曹王也一样。”
此时,朝廷两大重臣似乎已形成了阵营对立,但事实上,他们都各自有着共同的目标——绝不能让赵佣继位。与此同时,雍王与曹王两人也开始策马向前,伺机而动。
当宋神宗病重,无法出朝时,雍王和曹王两位王爷迅速采取行动,纷纷表示忠心,甚至想要住进皇宫照顾宋神宗,借此掌握宋神宗的病情。高太后当然看透了他们的动机,深知他们并非真心为兄长着想。
蔡确继续拉拢宰相王珪,而宋神宗在病重之际,主动向王珪询问该立谁为太子。王珪一向沉默寡言,但在关键时刻,他却表现出异常坚定的立场。他简短地回答道:“官家有子。”意思显然是在支持赵佣。
接下来,蔡确曾诬蔑高太后图谋废立赵佣,但高太后凭借坚定的决心成功力挽狂澜。她不允许雍王和曹王进入宫中,甚至安排人迅速为赵佣准备了龙袍。
到了1085年,宋神宗突然去世,高太后迅速安排赵佣继位。赵佣当时才9岁,刚刚继位的他坐在高太后的旁边,而朝臣们习惯性地向高太后奏事,背对着赵佣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赵佣逐渐展现出了作为帝王的威仪。在与辽朝使者的会面中,他以其果敢与镇定的气质赢得了朝臣的尊敬。他的回应简单却带有威严:“使臣是人吗?”这一番话令在场的蔡确哑口无言。
这个9岁的小皇帝,赵佣,后来成为了宋朝的第七任皇帝,宋哲宗。而蔡确的结局则如历史所料,终究被视为奸臣,最终也迎来了悲惨的结局。
不得不提的是,赵佣在继位后,成功找回了宋神宗在西夏战争中失去的面子。可以说,这位年仅9岁的小皇帝,果然不简单。而高太后更是眼光独到,精准地识别了赵佣的潜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